今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慧城乡分会正式宣布启动“百县千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整合顶尖学术资源与政策支持,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县域中学打造科学教育新标杆。这一项目立足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以创新模式破解县域科创教育薄弱难题,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同时也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创造新的活力。
一、政策引领与理论支撑:项目诞生的战略根基
“百县千校”项目的提出,深刻呼应了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项目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为政策指引,紧扣“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及“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建设”等关键任务,致力于构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的创新生态。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慧城乡分会相关领导表示:“县域教育是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而科创能力则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项目通过联合C9高校等顶尖学术资源,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县域中学可落地的课程体系,既符合国家‘探索建设区域科学教育中心’的要求,也为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提供了实践路径。”
二、全周期推广模式:三步走赋能县域教育升级
项目采用“申报-评审-落地”三阶段推广机制,一期实施20个县域学校,确保资源精准投放与可持续实施:
1.申报阶段: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需提交《申报书》,涵盖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及联系人信息等。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
2.评审与公示:由高校专家、教育部门代表及科研机构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材料审核与实地考察(或网络背调)综合评估,结果公示7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3.签约与启动:公示无异议后,入选区县与组织单位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明确权责分工。项目计划于2025年10月底完成区县组织架构搭建,11月正式启动课程实施与资源对接。

三、开创性意义:重塑县域教育生态,培育未来创新力量
“百县千校”项目将为中国教育特别是县域学校带来三大突破:
1.打破资源壁垒,构建科创教育新范式
项目通过引入C9高校导师团、开发人工智能项目制课程及三阶(“能力诊断—专项突破—模拟实战”)培训体系,首次将顶尖科研资源系统化下沉至县域中学。其“中学创新实践-高校专业衔接”绿色通道,为拔尖学子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填补了县域教育在高端科创人才培养上的空白。
2.形成长效机制,打造可持续创新生态
项目不仅提供教学工具包与师资培训,更通过年度评估、成果展示及资源迭代,助力学校形成特色科创品牌。这种“输入-输出-反馈”的闭环模式,确保教育成果可量化、可复制。
3.示范效应引领,推动教育公平新进程
通过创新教育体系建设与持续跟踪服务,项目有望在全国培育一批“科学教育标杆学校”,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几个顶尖学生,而是让每一个县域学子都能触碰科技前沿,让教育公平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结语
“百县千校”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在教育均衡化与科创人才培养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依托政策支持与顶尖资源,项目有望为县域教育注入新动能,助力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联系与合作
申报咨询:姚瑶老师 176 1146 8308 / 010-6325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