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慧城乡分会网站,我们会精心为您提供服务!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慧城乡分会
Smart   Urban  and  Rural  Branch  of  CIAPST
站内搜索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慧城乡分会受邀参加2025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5-04-14 | 5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于320-21日在绵阳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办。我会受邀参加,低空经济办公室副主任赵杭凌代表出席此次大会!

 

 

 

 

开幕盛况

数领航空,智驭蓝天!由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为指导单位,四川航空宇航学会、高空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民用航空动力高空模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游仙区科学技术局、绵阳科技城航空动力科技创新中心、四川省燃气轮机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市航空航天学会、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研究院为举办单位的2025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于3月20-21日在绵阳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办。来自政府单位,先进航空装备整机厂所、高校,数字化技术研究院所、企业单位,高端设备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等700+位领导及优秀代表莅临展会现场,共襄盛举。

 

2025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在3月20日上午隆重开幕,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用合金超长寿命疲劳测试、数智空天动力发展与实践、中国超高速风洞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携手助力推动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嘉宾致辞

王永明 研究员 四川大学

主持嘉宾

 

乐嘉陵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致辞嘉宾

乐嘉陵院士首先在致辞中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各位嘉宾出席本次大会。他提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重塑航空产业竞争格局的核心力量,数字化试验技术已成为未来航空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次大会聚焦航空装备、数智试验与航空产业发展,紧抓国家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关键节点,围绕整机数智试验、高精准数智测试、数字强度试验、燃烧与叶轮机数智试验五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推动中国航空发动机设计、试验和生产全流程全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信通过本次大会,我们一定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航空装备数智试验的理解,共同推动航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强劲的“中国心”!

 

邓辉 副市长 绵阳市人民政府

致辞嘉宾

邓辉副市长首先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航空事业发展,为本次大会成功举办倾心助力的各界人士,献上最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此次会议以“数领航空,智驭蓝天”为主题,主要目的是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航空装备试验领域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渝涪中心,注入强劲动力。希望各位嘉宾、学者能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在思想碰撞中结出丰硕成果,在学术争鸣中凝聚宝贵共识,为绵阳产业发展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游仙区产业推介

 

罗盛军 中共绵阳市游仙区委副书记、区长

 

中共绵阳市游仙区委副书记、区长罗盛军在游仙区产业推介环节中表示:“科创之城,富乐之乡,游仙是绵阳市科技城核心区,地处成渝西“黄金三角”。游仙产业基础坚实,包含先进材料产业、智能装备产业、激光技术应用三大支柱产业,航空与燃机、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

 

其中,航空与燃机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拥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涡轮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有着我国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航空与燃机产业有坚实的承载空间,布局发展飞行器、航空动力产品、测控及计量、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领域。重点招引通航发动机、飞行器制造、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材料与基础零部件等相关企业入驻。”

 

核心专题分享·上午场

 

乐嘉陵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演讲话题:氢燃料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试验能力建设及研究的若干思考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以氢气为代表的零碳燃料在航空发动机上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氢燃料也容易出现爆炸、回火、燃烧振荡等问题。因此,亟需针对氢气燃烧开展深入的研究。乐嘉陵院士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团队建立的能够开展航空发动机氢燃烧试验的系列设备,然后介绍了团队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仿真平台,最后针对氢燃烧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王清远 教授、博导 四川大学

演讲话题:航空发动机用合金超长寿命疲劳测试

 

谭永华 研究员/航天液体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演讲话题:智能空天液体动力发展与实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液体动力专家谭永华先生以《智能空天液体动力发展与实践》为题,系统性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智能化方向上的探索和实践,揭示了智能液体动力技术如何重构未来航天竞争格局。

谭永华先生指出,由于自燃、非自燃推进剂等存在理化特性、燃烧特性、相变过程等显著差异,以及循环方式不同,且对系统工况、载荷及其参数跨尺度变化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不确定性。因而需要针对性研究开发适用不同发动机类型的领域大模型,精准发展AI+技术赋能,构建智能研发薪范式,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姜宗林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演讲话题:中国超高速风洞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


核心专题分享·下午场


 

陈鹏飞 副部长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演讲话题:航空发动机外场试车动态地面效应气动特性研究进展


陈鹏飞先生提出,揭示动态地面涡气动特性及演化规律对航空发动机外场移动试车台及其试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以舰载移动试车台的设计开发为应用背景,围绕外场试车地面效应的气动特性,分别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RANS)和大涡模拟(LES)方法,研究了不同稳态条件下进气地面效应气动特性的影响因素与影响规律,非稳态来流与舰面运动条件下进气地面效应的动态气动特性,深化了对航空发动机地面效应气动特性的理解,分析了非稳态来流诱导地面涡生成及拟序结构的非定常演化特征,总结了地面涡强度、进气道压力畸变随非稳态来流和地面运动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地面涡实验验证平台及地面涡气动特性预测模型,为保障发动机外场试车的进排气流场品质和试车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王永杰 副主任工程师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演讲话题:商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吞鸟试验及适航符合性验证


在主题报告中,王永杰先生对CCAR-33.76条款的吞鸟试验要求进行了解读,经分解发动机吞鸟适航符合性验证要求需开展单只大鸟吞咽试验、中鸟群吞咽试验、附加完整性评估试验、大型群鸟吞咽试验、核心机流道吞鸟试验(模拟飞机爬升阶段吸鸟)等5项整机级试验科目,另外还需对进气锥、进口气流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短舱系统唇口部位)、进气道、风扇叶片、整流支板等零部件开展零部件级鸟撞试验。结合长江某型发动机设计试验情况,对需要开展的整机级试验项目和试验要求进行了说明,总体而言,整机级吞鸟试验对鸟的数量、重量、撞击速度、撞击位置、发动机吞鸟试验工况等都有严格要求。对于吞鸟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不仅考核发动机抗鸟撞的自身能力,还对试验所需的压缩空气炮能力与试验测试能力也是一种严格的考验,只有整个试验系统都符合相应要求,才能保证试验一次成功。



张丽杰 主管工程师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演讲话题:航空发动机燃油流量参数高精度测试与校准技术


目前,提高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安全性、经济性、绿色环保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耗油率是评定航空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燃油流量是参与耗油率计算的主要参数,其测量准确度直接影响到耗油率性能指标的评估结果。

在报告中,张丽杰女士全面分析了航空发动机燃油流量精确测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团队在航空发动机燃油流量参数高精度测试与校准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试验复杂工况下燃油流量测量系统的系统级校准方法、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燃油流量数据实时精确采集及修正计算方法、智能化燃油流量信号采集处理平台及数据测量质量智能评价系统自主开发等,并进一步探讨了航空发动机产业计量新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乔百杰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演讲话题:航空发动机叶片振动全频域叶端定时测量技术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件,也是数量最多、故障最多的零件。我国测绘仿制、自主研制的发动机无一例外都出现过叶片断裂失效事件。以叶端定时为代表的叶片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成为叶片健康监测领域的发展方向,受到国内外航空公司高度重视。在主题报告中,乔百杰先生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振动全频域叶端定时测量新原理与新技术,突破了传统叶端定时技术低阶、低频振动测量局限,介绍团队在变转速工况下转子叶片无键相叶端定时测量、角域叶端定时、速度叶端定时、加速度叶端定时、宽速域叶片动频时频追踪、叶片多模态全场动应力重构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汇报研究成果在高速旋转试验台、型号研制中的应用成效,并对叶端定时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石多奇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演讲话题:多维数据驱动的发动机结构材料强度与寿命评估方法


石多奇先生在报告中指出为满足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推动了各种新型高性能的金属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在复杂环境和载荷条件下,发动机中热结构材料呈现出多模式、跨尺度、强耦合的损伤特征,这给高温结构强度和寿命评估带来极大挑战。近年来,得益于多源数据的积累,数据驱动范式已逐渐成为强度和寿命评估中有力的新兴手段。课题组以试验、表征、模拟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图像信息为输入,借助机器学习(ML)方法和图像处理技术,再融入物理机制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开展了以下工作:搭建了基于物理辅助ML模型的高温合金光棒/缺口疲劳寿命预测框架;借助基于高通量设计模块的ML模型评估SiO2f/SiO2复合材料的持久寿命并反向指导材料组分设计;建立了镍基合金服役过程微组织退化-性能劣化的定量关系;采用融入微结构图像信息的ML模型预测SiCf/Ti复合材料、含缺陷SiCf/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等。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加速结构抗疲劳设计的智能化,加速发动机结构智能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廖明夫 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演讲话题: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可容模态”设计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在工作期间,转子频繁越过若干阶临界转速,工作点甚至落在临界转速位置或邻域,难以保证工作转速与临界转速之间的裕度要求,简言之,完全“避开共振”难以实现。“容忍共振”成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设计面临的挑战。

廖明夫先生在报告中提出“可容模态”的概念,即“可容忍的共振”。介绍转子系统“可容模态”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可容模态”可容度的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及其值域、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以及优化算法等核心内容,给出“可容模态”优化设计的范例及其试验验证结果




李行 主任设计师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演讲话题:基于数字化建模的旋翼轴结构强度虚拟试验研究


旋翼轴传递发动机动力并带动桨叶旋转,是直升机传动系统最关键的零部件之一。更高功率、可靠性型号的研制增加了旋翼轴的结构强度试验的成本和周期。在主题报告中,李行先生针对现有结构强度试验效能不足的问题,基于数字化建模和虚拟试验技术,建立模拟真实使用状态下的人机交互虚拟环境,并在此环境中对试验系统进行数值模拟仿真,以研究旋翼轴在模拟服役载荷下的疲劳试验和寿命验证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虚拟试验平台实现了试验系统的数字化模拟和三维动态试验加载,修正后旋翼轴在多级载荷下,测试值与仿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在7.8%以内,仿真完成了对物理试验的强度模拟和响应预演,并实现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旋翼轴疲劳寿命预测。


王维民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北京化工大学

演讲话题:基于叶片振动/间隙综合测量的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诊治方法研究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叶尖振动和间隙信号中除包含与转速相关的固有振型响应导致的多阶次模态等信息外,还包含转子热膨胀、轴向窜动、轴承磨损、喘振、转静碰摩以及不平衡等故障特征。王维民先生在报告中分享到,通过对叶片状态参数的监测并提取振动特征、并建立起叶尖振动同叶片动应变的关系,可以进行故障诊断预警与溯源,并进一步实现叶片寿命预测。王维民先生在报告中描述到,近年来在叶片振动及间隙一体化监测传感器、实验测试平台、测量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算法的进展,研究以叶片振动和间隙为基础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对叶尖状态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探究以叶片振动多模态分解与多维度解耦为基础的发动机气动和转子故障诊断方法、尝试构建叶片振动同其动应变和载荷谱的映射关系、建立以叶尖测量为基础的发动机转子动平衡方法。



王超 教授 清华大学

演讲话题: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场/应变场协同测试技术



段捷 系统工程设计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演讲话题:液氢驱动未来——无人航空器能源革命新机遇

 

2025航空装备数智试验

暨产业发展大会颁奖仪式暨产业发展大会颁奖仪式

2025航空装备数智试验暨产业发展大会颁奖仪式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了航空装备数智试验领域从业者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也为航空领域的科研人员与从业者搭建了更广阔的创新创造平台,助力我国航空装备数智试验事业迈向新的台阶,推动航空产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

 

展商风采

 

 


现场掠影

 

Day2 论坛议程

月 21 日 上午 数智强度试验交流会

09:00 飞行器结构强度混合孪生创新实践

09:25 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试验数智化转型及技术实践

09:50 复杂载荷协调加载及多场耦合试验技术研究

10:15 自主多通道伺服加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11:05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外物撞击试验与监测识别技术

11:30 航空发动机典型部件腐蚀仿真及存在问题

11:55 基于动态信息融合的航天发动机健康监测及诊断技术

 

月 21 日 全天 叶轮机数智试验交流会

09:00 数字孪生与压气机试验技术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09:25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智能辅助试验技术探索及应用

09:50 航空发动机试验数字化技术探索与实践

10:15 物理信息增强的涡轮智能流场预测方法研究

11:05 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真实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发展思考

11:30 基于光场成像的高精度三维流场测量方法与算法

13:30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智慧试验及运维技术

13:55 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光学高温计测试技术

14:20 压气机数字化试验应用技术与研究

14:45 偏置对涡的叶片式旋流畸变发生机理及设计技术

15:10 航空动力热端部件解耦正向设计及预测研究

16:00 开放复杂场景下多模型协同的故障诊断研究

16:25 单质型薄膜热电偶在发动机试车台中的测温应用进展

16:50 机载-试车数据联合驱动的航空发动机空中推力估计研究

17:15 航空发动机涡轮部件流热耦合数字试验及数值方法研究

17:40 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数值结合试验研究

 

月 21 日 全天 燃烧数智试验交流会

09:00 民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试验验证需求

09:25 航空发动机缺陷视觉检测与智能运维研究

09:50 极端流场激光光谱温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0:15 航空发动机氢燃料燃烧试验关键技术研究

11:05 高精度航空发动机零组件空气流量测量技术研究与实践

11:30 光纤测温技术在高温流场的应用

13:30 基于燃料设计的航空发动机极端工况点火及低排放燃烧

13:55 先进航空动力热防护涂层研究与中子衍射无损分析

14:20 数字孪生工程在燃烧室设计阶段的应用分析和思考

14:45 面向航空热参量检测的柔性多模传感器与系统

15:35 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探测发动机燃烧室出口高温研究

16:00 SAF 燃烧室性能和模拟研究


 

 

 

 

 


   
政策文件
  
名 誉 会 长
文件通知
管理办法
组织架构
分会管理
专家顾问
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
   
分会领导
业务范围
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